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查看《购买须知》>>>
首页 > 大学专科
网友您好,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搜题
拍照、语音搜题,请扫码下载APP
扫一扫 下载APP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1万多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多次,一般情况下,几级以上才能感觉到()

A.2级

B.3级

C.4级

答案

B、3级

更多“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1万多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多次,一般情况下,几级以上才能感觉到()”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一千多次,一般情况下,()以上才能感觉到,称为有感地震。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以下文字,回答第 37~40 题。前苏联科学院海洋地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地球上大洋底部裂陷扩展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是沿着北极纵绕地壳的山脊状裂陷进行的。这种裂陷扩展,在太平洋底部最为迅速,在北冰洋和南极的海底扩展就稍慢一些,地球南北断面是椭圆形也与此有关。这个发现也解答了另一个曾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众所周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是基本不变的。同时科学家又发现,地球每天的时间都比前一天延长1/700秒,即每过一年,一天的时间就要延长0.5秒,每过一个世纪,一天大约延长1分钟。古生物学家在至今5亿年前的珊瑚化石中发先,珊瑚虫身上反映年轮的条纹表明,当时一天只有21小时,每一年有420天。地球的这种变化,现在也没有停止,我们可以预测,再过2亿年,一年将只有350天了。通过对地球自身体积的变化来解释地球上时间组合的变化似乎还并不完全。日本的科研人员姆据对大陆分布情况的计算证明,大陆的漂移也在引起地球自转速度的改变。他们还十分明确的指出,月球的引力使地球海洋出现潮汐现象,由潮汐产生的摩擦力又使地球的自转速度逐渐变慢。第 37 题 第1段最后一句说"地球南北断面呈椭圆形也与此有关",其中"此"所指代的是()。

A.太平洋底部最为迅速的裂陷扩展

B.北冰洋和南极的海底较慢速度的裂陷扩展

C.大洋底部纵绕地壳的山脊状的裂陷扩展

D.地球南北断面成椭圆形的裂陷扩展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科学家和环境保护组织不断发出警告:如果我们不从现在起就重视环境保护,那么人类总有一天将无法在地球上生存。 以下哪项解释最符合以上警告的含义?()

A.口果从后天起而不是从明天起就重视环境保护,人类的厄运就要早一天到来

B.如果我们从现在起开始重视环境保护,人类就可以在地球上永久地生活下去

C.只要我们从现在起就重视环境保护,人类就不至于在这个地球上无法生活下去

D.对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要有高度的认识,并且要尽快采取行动做好环保工作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伤亡惨重。有人联想到震前有媒体报道过绵竹发生了上万只蟾蜍
集体大迁移的现象,认为这种动物异常行为是发生地震的预兆,质问为何没有引起地震专家的重视,及时做出地震预报,甚至嘲笑说:“养专家不如养蛤蟆”。下面的选项都构成对“蛤蟆大迁移是地震预兆”的质疑,除了()。

A.为什么作为震中的汶川没有蟾蜍大迁移?为何其他受灾地区也没有蟾蜍大迁移?

B.国际地震学界认可蟾蜍大迁移这类动物异常行为与地震之间的相关性吗?

C.蟾蜍大迁移这类动物异常行为在全国范围内可谓天天都有,地震局若据此作出地震预报,我们岂不时时生活在恐慌之中?

D.为什么会发生蟾蜍大迁移这类现象?这么多蟾蜍是从哪里来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地球上一年大约发生()万次地震?

A.300

B.400

C.500

D.600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列对各国预测地震的研究成果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根据加拿大土著人的描述资料,预测到美洲西海岸大地震发生的准确时间和震中

B.加拿大地震学家加里.罗杰斯成功预测了未来地球上肯定会发生超级地震,在地震预测上取得了突破

C.中、美、日在地震预测上力图有所突破,但都还没有找到一种可以准确预测地震的好方法

D.俄罗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波罗克成功预测了日本神户发生的大地震,在地震预测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根据下文回答 29~31 题。 自古以来,地震这一自然灾害(①)威胁着人类,(②)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命

根据下文回答 29~31 题。

自古以来,地震这一自然灾害(①)威胁着人类,(②)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

失。直到今天,它依然是一个未被人类征服的敌人。(③),我们对它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果。为了获取来自地球深处的报警信号,我们应该了解地震发生的机理。

1755年11月1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④)被一次强烈的地震彻底打破了,同时还伴有强烈的海啸和大面积的火灾,整个城市几乎被(⑤)。在那次可怕的灾难中,死亡人数达3万之多。杰出的专栏编辑、法国伟大的作家弗朗索瓦·德·伏尔泰(Francois de Voltaire,1694~1778)在他的作品中永远记录下了人类史上的这次大灾难,并在当时学术界引起热烈的讨论,同时也推动了对地震学的深入研究。伏尔泰的有些理论尽管是富于幻想的,然而,他很多大胆而超前的设想,在当时对地震起因的研究方面还是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例如,伏尔泰认为,有一个硫磺带连接着里斯本和利马(Lima,在秘鲁中部,1746年曾被地震彻底破坏,后来又很快重建起来),因此,引起地震的真正原因应该是来自地球自身的内部运动。此后,人们开始进行地震物理学原理和规律的研究,并开始了早期的系统试验。1906年的旧金山地震后,人们开始建立引发地震作用的现代理论。事实上,人们已经观察到:位于和圣安德雷斯断层(San Andreas Fault,将加利福尼亚州一分为二的地壳断口)相反方向的树木、围栏和街道发生了几米的移动,在对地震“感觉”最强烈地点的地表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这些现象促使美国地质学家哈瑞·费尔丁·雷德(Harry Fielding Reid)于1911年提出了弹性回跳学说:地震的根源是蓄积在断层弹性能量的释放,这种断层在另一表面断层上快速滑动。实际上,(⑥),人们还认为是地震造成了地壳的断裂,而这位美国科学家向世人证明事实恰恰是(⑦)的。

第 29 题 (①)(②)(③)处恰当的措辞是()。

A.一直并且但是

B.一直而且不过

C.始终并且不过

D.始终而且但是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根据下文回答 29~31 题。自古以来,地震这一自然灾害(①)威胁着人类,(②)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

根据下文回答 29~31 题。自古以来,地震这一自然灾害(①)威胁着人类,(②)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

失。直到今天,它依然是一个未被人类征服的敌人。(③),我们对它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果。为了获取来自地球深处的报警信号,我们应该了解地震发生的机理。

1755年11月1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④)被一次强烈的地震彻底打破了,同时还伴有强烈的海啸和大面积的火灾,整个城市几乎被(⑤)。在那次可怕的灾难中,死亡人数达3万之多。杰出的专栏编辑、法国伟大的作家弗朗索瓦·德·伏尔泰(Francois de Voltaire,1694~1778)在他的作品中永远记录下了人类史上的这次大灾难,并在当时学术界引起热烈的讨论,同时也推动了对地震学的深入研究。伏尔泰的有些理论尽管是富于幻想的,然而,他很多大胆而超前的设想,在当时对地震起因的研究方面还是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例如,伏尔泰认为,有一个硫磺带连接着里斯本和利马(Lima,在秘鲁中部,1746年曾被地震彻底破坏,后来又很快重建起来),因此,引起地震的真正原因应该是来自地球自身的内部运动。此后,人们开始进行地震物理学原理和规律的研究,并开始了早期的系统试验。1906年的旧金山地震后,人们开始建立引发地震作用的现代理论。事实上,人们已经观察到:位于和圣安德雷斯断层(San Andreas Fault,将加利福尼亚州一分为二的地壳断口)相反方向的树木、围栏和街道发生了几米的移动,在对地震“感觉”最强烈地点的地表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这些现象促使美国地质学家哈瑞·费尔丁·雷德(Harry Fielding Reid)于1911年提出了弹性回跳学说:地震的根源是蓄积在断层弹性能量的释放,这种断层在另一表面断层上快速滑动。实际上,(⑥),人们还认为是地震造成了地壳的断裂,而这位美国科学家向世人证明事实恰恰是(⑦)的。

第29题:(①)(②)(③)处恰当的措辞是()。

A.一直并且但是

B.一直而且不过

C.始终并且不过

D.始终而且但是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任何传统形式的资源在地球上都有一定的储量,可信息资源不但没有限度,永远不会耗尽,而且会越来越快地发展;任何传统形式的资源,只能一家独享,例如一吨煤,甲方使用了,乙方就不能再用,而信息资源就不是这样。 下列陈述中,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资源总有一天会耗尽,而信息资源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传统资源的储量有限,不会发展,而信息资源却可以使各方共享

C.信息资源之所以特别受重视,就在于它的无限性和共享性

D.信息资源的无限性和共享性,决定了它必然取代传统形式的资源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任何传统形式的资源在地球上都有一定的储量,可信息资源不但没有限度,永远不会耗尽,而且越来越快
的发展;任何传统形式的资源,只能一家独享,例如一吨煤,甲方使用了,乙方就不能再用,而信息资源就不是这样。下列陈述对文意理解正确的是()。

A.传统资源总有一天会耗尽,而信息资源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传统资源的储量有限不会发展,而信息资源却可以使各方共享

C.信息资源之所以特别受重视,就在于它的无限性和共享性

D.信息资源的无限性和共享性,决定了它必然取代传统形式的资源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从这段文字我们不能推出的是()。

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B. 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C. 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

D. 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点击查看答案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TOP
重置密码
账号:
旧密码:
新密码:
确认密码:
确认修改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购买前请仔细阅读《购买须知》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服务协议》《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已付款,但不能查看答案,请点这里登录即可>>>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系统为您生成的账号密码如下:
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发送账号到微信 保存账号查看答案
怕账号密码记不住?建议关注微信公众号绑定微信,开通微信扫码登录功能
请用微信扫码测试
优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