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查看《购买须知》>>>
首页 > 电商考试> 其他
网友您好,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搜题
拍照、语音搜题,请扫码下载APP
扫一扫 下载APP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科学家认为,理论上人类寿命有120岁,乌龟有150岁,狗有20岁。这种物种之间的寿命差异是由基因决定的。科学家已经在若干个物种里找到了跟寿命有关的基因。生物体内有一种新陈代谢的副产物,叫活性氧,也叫自由基,细胞氧化会造成细胞损伤或老化,而“长寿”基因的产物能防止细胞氧化,从而使人长寿。还有些基因的产物能修复受损的 DNA,或通过控制染色体长度而控制细胞的老化过程,也能使人活得更久。科学家认为,生物体内与寿命有关的基因至少有上百个,现在发现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通过调节这些基因的表达,可以改变生物体的寿命。例如,美国加州大学的遗传学家麦克.罗斯通过选择寿命较长的果蝇进行交配,培养出了可以活70—80天的果蝇,它们的寿命是正常果蝇的2倍。最新研究显示,新陈代谢加快有助于延长寿命。新陈代谢速度是指身体燃烧食物、制造能量的速度。英国阿伯丁大学的约翰和他的同事对42只老鼠做了新陈代谢测试,检测它们所消耗的氧气,直到它们死去。结果发现,新陈代谢快的一组老鼠的寿命是新陈代谢较慢的老鼠的 3倍。这一发现对传统的理论是一个[ ]。过去,人们认为新陈代谢快的动物会更早死去。比如大象的寿命往往比体形小的动物长。但约翰认为,这一结论来自于不同物种之间的比较,而对同一物种的生物而言,新陈代谢快的比较长寿。现在,研究人员计划把这一理论应用到人身上,想用提高新陈代谢速度的办法来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吃得少容易长寿。据美国分子生物学家古兰蒂说,如果能减少75%的葡萄糖摄入,就能延长25%的寿命。动物体内有一种基因对决定寿命非常重要,减少热量的摄入能增强这种基因的活性。此外,激素对寿命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生长激素的分泌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会导致体重增加、胆固醇异常、免疫功能下降,使人患上冠心病、疲劳症、骨质疏松等病症,容易出现忧郁症及性功能障碍。也许补充生长激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衰老。虽然基因对决定寿命相当重要,但并非决定长寿的惟一因素。许多科学家认为,环境和生活习惯在长寿方面所起的作用可能达到66%。所以想长寿的人应注意以下几点:坚持体育锻炼,节制饮食,控制体重;不嗜烟酒;适当服用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E;多吃素菜少吃肉;多吃生的蔬菜和水果。下列有关活性氧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活性氧是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副产物

B.活性氧这种“长寿”基因能防止细胞氧化

C.活性氧也叫自由基

D.活性氧会造成细胞损伤或老化

答案
查看答案
更多“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科学家认为,理论上人类寿命有120岁,乌龟有150岁,狗有20岁。这种物种”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111~115 题。 第 111 题 作者认为《辞海》对“韦编三绝”的“韦”字解释有误,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111~115 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111~115 题。 第 111 题 作者认为《辞海》对“韦编三绝”的“韦”字解

第 111 题 作者认为《辞海》对“韦编三绝”的“韦”字解释有误,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111~115 题。 第 111 题 作者认为《辞海》对“韦编三绝”的“韦”字解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列问题。科学家利用卫星进行了有关实验:一些星际空间的小分子物质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生成了氨基酸等大分子。一些科学家认为彗星在空间运行时会吸附上这些大分子;而且,由于彗星结构松散,其吸附的大分子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更容易产生类生命物质。它们虽具有类似原始生命的结构,但不能自我复制。据此推测:地球生命之源可能来自40亿年前坠入地球海洋的一颗或数颗彗星。当时地球大气密度很高,减慢了彗星下坠的速度,使彗核表面的温度不会过高,从而保护了彗核表面的类生命物质。当彗核坠入海洋后,它们得到了再发展的条件,便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系统(通常由上百个分子组成)。该系统只让氧气、水等小分子进出,而氨基酸等则不能进出,久而久之这种有序状态促成了该系统能自我复制,进而导致了生命的诞生。“它们虽具有类似原始生命的结构”中的“它们”指的是()。

A.经紫外线照射的小分子物质

B.类生命物质

C.接受紫外线照射过的氨基酸

D.大分子物质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你知道吗?光辉灿烂的太阳也在不断的向四面吹着“风”。最直接的证据就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你知道吗?光辉灿烂的太阳也在不断的向四面吹着“风”。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彗星的尾巴,总是背着太阳。开始有人推测是由于太阳光的光压所造成的,因为物理学家发现:照射在物体上的光,能对物体产生一定的压力,这叫光压。那么太阳光的光压有多大?经过仔细测量,在距离太阳1个天文单位的位置(即地球——太阳距离),在1平方米的面积上,太阳光可产生 0.001克的压力。

后来对于太阳的研究不断深入,许多科学家认为:除了太阳光压以外,太阳上还在持续“吹风”,这样才将轻薄的彗尾“吹”向背离太阳的方向。人们还进一步推测:太阳风是从太阳上辐射出的大量带电粒子。

科学家利用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所作的观测,完全证实了太阳风的存在。这是来自太阳的高温、高速,低密度的带电粒子流,持续不断“吹”向四面八方。“太阳风”从遥远的太阳上面吹来,经过一亿五千万千米的距离,到达地球时速度还高达450千米/秒左右,因此“太阳风”的能量可不能低估啊!

科学家设计出“太阳帆宇航器”,专门利用太阳光压和太阳风作为动力,使宇航器驶向茫茫宇宙。近年来,随着微电子和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一直探索更快、更好、更便宜的空间飞行方式的美国宇航部门,重将目光投向了太阳帆计划。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称,第一艘飞往太阳系边缘的“太阳光帆航天器”可在10年内发射。预计在近期升空的俄罗斯宇宙1号飞船,将首次使用太阳帆,将飞船送人太空。

科学家认为,如果开发出边长200米、密度为每平米1至5克的帆,许多远距离探测将成为可能。如果帆的密度降到每平米1.5克,太阳光和太阳风在帆上产生的推力即可与太阳的引力相平衡。当航天器到达太阳极地上方时,即可长久地在此观察太阳的活动,这是迄今为止人类航天器从未到达的地点。如果将多个位于不同高度的航天器拍摄的太阳图像[ ]起来,就可以获得太阳的立体图形。

既然“太阳风”是一股高能带电粒子流,那么对于地球磁场的扰动不可忽视,因此科学家一直不断研究观察“太阳风”的动态。而当太阳活动高峰时,“太阳风”的强度和速度会大大增加,这就是我们说的“太阳风暴”。

根据文章判断对太阳风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上吹出来的风

B.由于太阳光压而造成的光粒子流

C.来自太阳的高温高速高密度高能带电粒子流

D.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莫斯科谢切诺夫医学研究院近日在研究二氧化碳如何参与人和动物生命活

阅读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莫斯科谢切诺夫医学研究院近日在研究二氧化碳如何参与人和动物生命活动方面取得突破。该医学研究院的专家们在研究中发现,三氧化碳与动物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即它能抑制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细胞中活性氧的形成。这是迄今为止二氧化碳一个[ ]的作用。

活性氧不同于普通氧,它一般以氧自由基形式存在,自身带有一个不成对电子,具有强氧化能力和极高的化学活性。通常,这种氧能在所有细胞中形成,约占进入细胞氧气量的5%。活性氧在机体中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能增强免疫,消灭细菌,杀死恶性细胞;另一方面,如在细胞中含量过多,反而会伤害正常细胞,加重病情发展。医学上早已发现,大剂量的活性氧能杀死细胞并导致动物死亡,二氧化碳的作用就是抑制人或动物体内活性氧的过量形成。

医学科学家认为,二氧化碳这一功能的发展,对研究人及动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可以对地球生命起源等问题作出新的解释。发现者之一俄医学科学院院士亚历山大.柯甘说,在地球大气中氧气出现之前,生命物质依赖厌氧呼吸的办法获取能量,这个过程伴有二氧化碳的生成。当大气中出现氧气后,人或动物体内细胞中形成的活性氧已不能对生命构成危害,这就是二氧化碳在生命活动中的一种新功能。

柯甘认为,在人类胎儿形成中,几乎所有器官所需要的血都是供给含有二氧化碳相对较高的动静脉混合血;这是为了阻止在胎儿细胞中高活性氧过多,使胎儿能够正常发育。

这一新发现对分析研究全球生态问题也有一定意义。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正在以每年0.3%的速度、增长,这将使人或动物体内细胞中活性氧含量减少,导致肌体免疫力下降。专家认为,一些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可能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有关。

第一段第一句中的“突破”具体是指()。

A.发现了二氧化碳一个过去很少被人知道的作用

B.发现了二氧化碳如何参与人和动物生命活动方面的关系

C.揭示出一些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的关系

D.揭示出.二氧化碳抑制动物(包括人)细胞中活性氧形成的功能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最新古生物研究证据显示,小小的热带蜜蜂在6500万年前造成恐龙灭绝的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最新古生物研究证据显示,小小的热带蜜蜂在6500万年前造成恐龙灭绝的大浩劫中幸免于难,这项新发现对陨石撞击说提出“质疑”。

来自美国新奥尔良州立大学研究员杰奎琳.科齐谢克在刚刚结束的美国地理协会2004年会上公布这个新观点。

在地球上,曾有很多生物种类出现后又消失了,这是生物演化史中的必然阶段。但是像恐龙这样一个庞大的占统治地位的家族突然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了实属罕见,这种反常的现象引起了科学界的种种猜测。

有些生物学家认为,在那个时候地球发生了地质上的造山运动。由于平地上突然长出许多高山,使得沼泽地大大减少,气候也随之变得不那么湿润温暖。

恐龙的呼吸器官很难适应那种干冷干热的空气,而且一到冬天,恐龙的食物也没了,所以就走上了绝路。

还有科学家猜测,是超新星的爆发引起地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使地表温度骤然升高后又急剧下降的缘故。还有学说认为,恐龙吃了大量的有花植物,这些花中有很多毒素,而恐龙食量又很大,所以中毒而亡。证据是那个时候开始出现了有花植物。

还有人[ ]地说,是因为恐龙这种巨大的动物吃得太多且不断放屁,向空中释放大量甲烷气体。由于它们数量太多,生存时间又长,所以破坏了地球的臭氧层造成毁灭性气候。

甚至还有人说,是外星人跑到地球来猎取的结果,因为它们觉得恐龙肉特别好吃。

证据是他们在北极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有像被激光切割的痕迹。总之,各种推测真可谓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但是,普遍被大家认可的是陨石撞击说。

1980年,美国科学家在6500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几十甚至数百倍。这样浓度的铱在陨石中可以找到,因此科学家们就把它与恐龙灭绝联系起来了。

根据铱的含量还推算出撞击物体是相当于直径10公里的一颗小行星。这么大的陨石撞击地球,绝对是一次无与伦比的打击。

以地震的强度来计算,大约是里氏10级,而撞击产生的陨石坑直径将超过100公里。其撞击能大致相当于4000亿吨TNT炸药,或者200亿颗广岛原子弹释放的能量。

科学工作者用了10年的时间,终于有了初步结果,他们在中美洲犹加敦半岛的地层中找到了这个大坑。据推算,这个坑的直径在180公里到300公里之间。现在,科学家们还在对这个大坑做进一步研究。

下列有关陨石撞击说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撞击地球的是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

B.6500万年前发现了只有在地层中才能存在的高浓度的铱

C.行星撞击并非是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

D.陨石撞击说仅仅是一种科学猜测,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在地球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两位美国学者撰文说,他们花了5年时间,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

在地球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两位美国学者撰文说,他们花了5年时间,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来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他们以波长2l厘米和10 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许多从事探索地球外文明的科学家认为,波长为2l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如果地 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就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个波长。

文中的“三次和两次”是指()。

A.向宇宙中的37个讯号分阶段进行调查的次数

B.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

C.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电波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D.按照时间(天数)的长短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目前生态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是:温室效应将使地球气温急剧上升,造成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目前生态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是:温室效应将使地球气温急剧上升,造成南北极冰雪融化,沿海大片土地将被淹没。有人则认为,CO2浓度增加导致气温上升使植物光合作用能力相应提高,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再者,由于绿色植物反馈调节的影响,结果也绝不会那样严重。

学者们通过精密的实验对以上说法持有如下见解。他们说,按一般理论,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促进光合作用;植物因此增长加快并净化环境将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事实却是:在CO2富集的环境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往往在开始时有所增长,但不久就缓慢下降。而且即使光合作用随着CO2的增加而提高,植物生长也不一定加快。有的学者还担心,温室效应使得寒冷地区部分冻结着的泥炭解冻后暴露给分解菌,经细菌的作用而释放出的CO(下标)数量十分可观,这样看来,还真有点“得不偿失”呢!

如果学者们的论证是无懈可击的话,那么,把环境保护的希望寄托于绿色植物的自净作用的认识, ______。

文中黑体词“再者”可以替换为()。

A.并且

B.进而

C.但是

D.或者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99~102题。 科学家利用卫星进行了有关实验:一些星际空间的小分子物质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生成了氨基酸等大分子。一些科学家认为彗星在空间运行时会吸附上这些大分子;而且,由于彗星结构松散,其吸附的大分子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更容易产生类生命物质。它们虽具有类似原始生命的结构,但不能自我复制。据此推测:地球生命之源可能来自40亿年前坠入地球海洋的一颗或数颗彗星。当时地球大气密度很高,减慢了彗星下坠的速度,使彗核表面的温度不会过高,从而保护了彗核表面的类生命物质。当彗核坠入海洋后,它们得到了再发展的条件,便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系统(通常由上百个分子组成)。该系统只让氧气、水等小分子进出,而氨基酸等则不能进出,久而久之这种有序状态促成了该系统能自我复制,进而导致了生命的诞生。第99题:“它们虽具有类似原始生命的结构”中的“它们”指的是()。

A.经紫外线照射的小分子物质

B.类生命物质

C.接受紫外线照射过的氨基酸

D.大分子物质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据外电报道,21世纪是生物工程大发展的一个世纪,但这种生物技术的飞跃却是喜忧参半。一些科学家担心,能够消灭某个或某些种族的基因武器将在5年内问世。一些科学家于10月25日警告说,能够使一个种族从地球上消失的基因武器有可能在5年内变成现实,原因是解决基因武器发展的“机会窗口”正在迅速缩小。此前,英国医学会(BMA)的一份报告称,未来十年内,基因研究的发展将催生出能够消灭一个种族的可怕的新型生化武器。仿制病毒:指可能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仿制的病毒,比如重造曾经造成4000万人死亡的1918年“西班牙”流感病毒。一些科学家认为,尽管评论家称重造像1918年流感病毒等致命病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却有可能存在“生化恐怖主义的巨大潜力”。旨在消灭某个种族的武器:研究人员正在研制基因治疗方法,这种方法能够研制出只攻击具有反常结构的基因。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使用一种能识别有害细胞的基因,触发它释放出摧毁疾病的病毒或毒物。健康细胞在治疗过程中毫发无损。这种武器的工作原理大体相似,那就是通过受害者的基因组成识别他们的身份,然后释放出消灭他们的病毒。控制农作物:英国医学会的研究认为,人类应更加小心恐怖分子对农业系统可能发起的生化攻击。因为从技术上讲,恐怖分子能比较容易地实施这种攻击,同时又可能对食品生产造成严重破坏。生物调节剂:有些科学家也称生物调节剂为“大脑炸弹”。生物调节剂是指能够攻击人类免疫和神经系统的药剂,比如俄罗斯当局用于结束2002年莫斯科剧院人质危机的芬太奴。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造的炭疽热;研究人员现在已能够改变炭疽热基因,这种研究也带来新的疑问,那就是西方普遍使用的疫苗是否能有效预防新细菌。合成小儿麻痹病毒:一些科学研究报告显示,用于制造合成小儿麻痹病毒的复制手段有可能被用于合成制造像埃博拉病毒一类病毒。下列对生物调节剂这一概念阐述正确的是()。

A.生物调节剂又称为“大脑炸弹”

B.生物调节剂是指能够攻击人类免疫和神经系统的药剂

C.最早的生物调节剂是俄罗斯当局用于结束2002年莫斯科剧院人质危机的芬太奴

D.生物调节剂可能对食品生产造成严重破坏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美国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报告说,过去200年中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制造水泥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了近一半。温室气体被认为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由化石燃料燃烧和其它产业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1800年时地球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浓度为百万分之二百八十,目前的二氧化碳浓度为百万分之三百八十。但这只是在此期间本应进入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总量的大约一半。占总量另一半的二氧化碳去哪里了呢?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署的科学家克里斯托弗.萨宾领导的多国科学家小组分析了1989年到1998年间有关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3项重要研究成果,这3项研究搜集[ ]了7.2万多个海洋标本,然后得出结论说,在化石燃料燃烧和制造水泥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被海洋吸收了48%。对于地球上逐渐扩展的绿色植被是否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的疑问,萨宾指出,地球上绿色植被的增加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而其他科学家在同一期《科学》杂志发表的相关报告说,在过去200年中,农业垦荒毁林等土地使用格局的变化也导致了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增长,但这与植物的吸收量几乎是持平的。萨宾还认为,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很慢,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贴近水面处存留,因此这一吸收过程将会持续几百年。在同一期《科学》杂志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署的另一位科学家、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的理查德.菲利在另一篇报告中指出,二氧化碳在水中分解会形成一种酸,这一过程可能会影响海洋生物,但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确定。在实验室检测中,菲利和其他研究人员发现,贴近水面处的二氧化碳量增加会造成包括珊瑚虫、海螺和浮游动物在内的海洋动物的壳溶解。他们认为,到本世纪末,海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海洋动物壳中的钙含量损失25%到45%。下列关于“温室气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温室气体被认为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B.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C.过去200年中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制造水泥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了一半

D.1800年时地球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浓度为百万分之二百八十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2004年,生命科学研究虽然没有像前几年那样有许多新概念涌现,但具体成果并不逊于往年。生物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为生命科学的前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蛋白质组学、干细胞与组织器官工程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系统生物学逐渐成为生命科学发展的热点。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专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2004年的生命科学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生物医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现象激增,二是系统生物学研究受到重视。2004年,物理、化学、材料、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先进理论、先进技术、先进仪器和先进研究方法大量引入生命科学,使生命科学[ ]着重大突破的可能。正如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大大加快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速度一样,新的蛋白质结构测定仪器设备和实验技术的发展将大大加快蛋白质组计划的进程,而新的材料科学成果则为组织器官工程发展提供了基础。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李凌松教授指出,2004年,仅干细胞研究就取得了四项突破性进展:第一,科学家成功地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建成了人类胚胎干细胞系。这证明通过采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使体细胞核具有胚胎干细胞的能力,分化成不同细胞;第二,对干细胞的微环境研究取得突破。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希望能够找到平衡和调控干细胞在体内自我复制和分化的机制。2004年,科学家找到了控制造血干细胞在体内自我复制的细胞内环境。第三,对“横向分化”理解加深。所谓“横向分化”,指成体干细胞跨组织分化。经过更深入的研究,曾颇有影响的“横向分化”理论受到质疑。第四,在胚胎阶段,使用胚胎干细胞治疗小鼠的心脏病获得成功。2004年,系统生物学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以往的生命科学研究大多集中于细胞或生命体中单独各个部分的个性特征。但要破解生命的奥秘,需要把生物体当作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综合研究。在基因组研究、蛋白质组学研究、组织器官移植等领域取得一定成果以后,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也要求进一步从整体的高度对已有成果进行归纳。专家认为,这门新兴学科在新药研发、疾病防治、培育良种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2004年干细胞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建成了人类胚胎干细胞系

B.科学家找到了控制造血干细胞在体内自我复制的细胞内环境

C.对“横向分化”理解加深

D.在胚胎阶段,使用胚胎细胞治疗小鼠的心脏病获得成功

点击查看答案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TOP
重置密码
账号:
旧密码:
新密码:
确认密码:
确认修改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购买前请仔细阅读《购买须知》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服务协议》《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已付款,但不能查看答案,请点这里登录即可>>>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系统为您生成的账号密码如下:
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发送账号到微信 保存账号查看答案
怕账号密码记不住?建议关注微信公众号绑定微信,开通微信扫码登录功能
请用微信扫码测试
优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