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查看《购买须知》>>>
首页 > 电商考试
网友您好,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搜题
拍照、语音搜题,请扫码下载APP
扫一扫 下载APP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张某为给病危的父亲治病急需用款10万元,王某表示愿意借给,但一年后须加倍偿还,否则须以张某某三居室住房代偿,张某表示同意。此行为属于()。

A.无效的民事行为

B.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C.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

D.有效的民事行为

答案

BC

解析:《民通意见》第70条规定,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可以认定为乘人之危。《合同法》第54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王某在张某父亲病危的情况下,为牟取不当利益,以高代价借给张某10万元,构成乘人之危,故该行为为乘人之危、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更多“张某为给病危的父亲治病急需用款10万元,王某表示愿意借给,但一年后须加倍偿还,否则须以”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张某为给病危的父亲治病急需用款10万元,王某表示愿意借给张某,但一年后须加倍偿还,否则须以张某某三居室住房代偿,张某表示同意。此行为属于()。

A.无效的民事行为

B.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C.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

D.有效的民事行为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张某为给病危的父亲治病急需用款10万元,王某表示愿意借款给张某,但一年后须加倍偿还,否则须以张某的一套三居室住房代偿,张某表示同意。此行为属于()。

A.无效的民事行为

B.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C.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

D.有效的民事行为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请教:2013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8)第2大题第18小题如何解答?

【题目描述】

张某为给病危的父亲治病急需用款10万元,王某表示愿意借给张某,但一年后须加倍偿还.否则须以张某某三居室住房代偿,张某表示同意。此行为属于()。 A.无效的民事行为

B.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C.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

D.有效的民事行为

【我提交的答案】: BD
【参考答案与解析】:

正确答案:BC

答案分析:

《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0条规定,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可以认定为乘人之危。《合同法》第54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故本题答案选BC。

是有效的民事行为吧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下列选项所列的情形中,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妻子乙死亡后,甲再婚,但甲仍然承担了乙的父亲丙生活费的大部分。如果丙死亡,甲享有继承权

B.张某病危时立口头遗嘱,将5万元存款给其长子,在场有两位医生见证。几个月后,张某病愈。张某长子依此享有继承权

C.甲在其父乙死亡后遗产分割前也死亡,甲的妻子丙享有转继承权

D.曲某先于其母申某而死亡,曲某的妻子林某享有继承权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下列选项所列的情形中,应当依法享有继承权的是()。A.甲的妻子乙死亡后,甲再婚,但甲仍然承担了乙

下列选项所列的情形中,应当依法享有继承权的是()。

A.甲的妻子乙死亡后,甲再婚,但甲仍然承担了乙的父亲丙生活费的大部分。如果丙死亡,甲享有继承权

B.张某病危时立口头遗嘱,将5万元存款给其长子,在场有两位医生见证。几个月后,张某病愈。张某长子依然享有继承权

C.甲在其父乙死亡后遗产分割前也死亡,甲的妻子享有代位继承权

D.曲某先于其母申某而死亡,曲某的妻子林某享有代位继承权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甲为某县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其父因心脏病住院,急需5万元手术费,因甲刚买过住房,手中积蓄不多,无奈之下,甲利用职务之便,挪用救济款5万元给父亲做了手术,其后的一年多里,因收入少,虽然省吃俭用,至案发时,甲仍然还有3万元钱未还上。则甲的行为构成( )

A.挪用特定款物罪

B.挪用公款罪

C.贪污罪

D.挪用资金罪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16周岁的高中学生张某买福利彩票中了20万元大奖。张某用该笔款项不仅交纳了自己的学费,还帮助父亲偿还了10万元房贷。张某()。

A.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视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赵某的父亲病重,急需钱医治,赵某为筹措资金,决定将自家的房屋卖掉。遂对王某说:“我父亲病重,没有办法,这个房屋价值30万元,现在15万元卖给你吧。”王某欣然同意。后来赵某后悔,诉至法院。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A.王某的行为属于乘人之危,可撤销

B.王某的行为构成欺诈,可撤销

C.王某的行为构成重大误解,可撤销

D.王某的行为不构成乘人之危,合法有效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2005年5月27日,张某通过手机发短信给生意伙伴王先生,短信中说:“我急需用钱,请你先预支货款3万元,并将钱汇到
我银行卡里。”王先生随即将钱汇给了张某。一个星期后,王先生再次收到张某的短信:“你上星期汇的3万元预付款太少了,你再汇2万元吧。”王先生又再通过银行预支货款2万元。因都是短信来往,两次汇款王先生都没有索要收据。此后,因张某一直没提过上述预支款的事,而且也未向王先生发货,王先生产生了警惕,于是向张某催货。但一直索要未果,于是在2005年6月20日将张某起诉至当地法院,要求其发货或归还其5万元钱,并提交了银行汇款单存单两张作为证据。但张某虽承认收到王先生两次汇款5万元,但却坚称这是王先生归还以前欠她的货款。

案例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张某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李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妻子钱某10万元,后李某知道后,让妻子退还给张某,钱某假装同意,后并未将10万元退还给张某,并将10万元用于家庭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B.钱某的行为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C.钱某的行为构成受贿罪的共犯

D.李某的行为构成受贿罪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王某与张某原系夫妻。2016年1月16日,为给王某治病,张某以自己的名义向赵某借款3万元,约定于2016年
5月16日偿还,并出具借条一张。孙某以保证人的身份在借条上签字,但未与赵某约定保证方式、保证期间和保证范围。债务到期后,张某未偿还借款。2016年7月5日,王某与张某协议离婚,双方约定由张某负责偿还欠赵某的3万元借款。因张某一直未偿还欠款,赵某遂于2016年12月19日诉至法院,请求张某、王某和孙某共同偿还此笔欠款。按照上述案情,请回答: (1)张某以自己的名义向赵某所借款项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什么? (2)本案保证合同中的保证方式和保证范围应如何确定?请说明理由。 (3)王某与张某离婚协议中关于偿还欠款的约定的法律效力如何? (4)孙某是否应该承担保证责任?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TOP
重置密码
账号:
旧密码:
新密码:
确认密码:
确认修改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购买前请仔细阅读《购买须知》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服务协议》《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已付款,但不能查看答案,请点这里登录即可>>>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系统为您生成的账号密码如下:
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发送账号到微信 保存账号查看答案
怕账号密码记不住?建议关注微信公众号绑定微信,开通微信扫码登录功能
请用微信扫码测试
优题宝